自12歲出國至完成博士學位這不算短的求學過程,每年暑假必定要參加一至六星期不等的音樂營,與名師、各地音樂家切磋琴藝,在漫長的三個月暑假做一番衝刺。
從一開始學生的角色到後來 升格到老師所參與在美國、加拿大等地之音樂營,算算應有十來個,包括美國科羅拉多州的Aspen ,北卡州的Eastern
Music Festival,新墨西哥州的Taos Music Festival,加拿大的Ottawa Chamber Music
Festival, 班芙 (Banff Festival)等。參加音樂營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在人才雲集的環境與大自然 的結合,讓學習態度、自我要求達到最高鋒。
申請音樂營通常需要親自甄試(音樂營派評審團至各大都市)或寄錄音資料。在我經驗裡,音樂營都非常大方的給獎學金,加拿大的Banff
Festival甚至是只要錄取一律免費包括食宿等?有些會要求你做一些work-study:譬如整理譜務、鋼琴伴奏、或負責場地服務等來「償還債務」。
我在班芙(www.banffcenter.ca)連續三年的暑假中都非常榮幸與Juilliard中提琴名師Karen
Tuttle上課。班芙位於加拿大落磯山脈,聽說是日本人蜜月旅行的首選,為世界著名之觀光景點。 班芙音樂營學習環境極為舒適,像是在五星級飯店渡假一般。除了安排的個別課、大班課、室內樂以外,學生常三五成群到山下「觀光」享受大自然及美食,或是閉門在獨立小木屋苦練琴藝。來參加音樂營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常常覺得自己應該再苦練十年才能在眾多優秀學生面前獻醜。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更積極練琴,常覺得暑假的我學習特別快,進步特別多。
而在我教過的音樂營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地區由凌忍揚博士所成立的中華基督教會崇拜音樂學院(www.cccmi.org)舉辦的「敬拜及教會音樂營」。音樂營分兒童、成人及青少年組,
更有特別為牧者及音樂同工、司琴、詩班指揮等所開的特別課程。在一星期的學習中,不但在音樂上能夠有所進步,更重要的是每天的聚會、分享及讀經讓每位參與的人在身心靈上都能有最豐盛的得著。在音樂營當中,透過專題講座、研習和分享,促進參加者對音樂理論和技巧的認識,並對崇拜神學有更深的瞭解,以裝備不同年齡信徒能有更優美更有效的聖樂事奉。知名指揮、小提琴家曾浩斌今年更將音樂營括大至加拿大溫哥華地區,可說是北美地區華人基督徒的一大福音。
音樂是學無止境的,期待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有專業的得著,更能體會上帝藉著美麗的音樂在我們生命中所留下的痕跡。
Musikalischer Sommer in Ostfriesland
德國篇 |
錢國昌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首席,任教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和實踐大學) |
德國歐費斯蘭音樂節,範圍包括東荷蘭及西北德,由柯尼希教授(Prof.Wolfram
Koenig)於1980年創辦並擔任藝術總監至今,現由市政府文化機關所主辦,是德國少數製作龐大亦是歐洲最重要的音樂 節之一,在歐洲的音樂界及教育界貢獻卓著。每年夏天舉辦大約40場音樂會之外,包括獨奏、室
內樂、管絃樂團,邀請各國音樂家參與演奏。此外,還有各種大師班及研習課程。在風光明媚的 小城(Aurich)上課,讓你流連忘返。
為了追求更專精的演奏以及研究系統教學法,錢國昌於1991年到德國國立特洛辛根音樂院,在那
兒遇到了歐費斯蘭音樂節的創辦人,也是小提琴教授的柯尼希先生。「在音樂和技巧方面,我從他那兒學到了不少事情,尤其在了解音樂的本質上使我大開眼界!」錢國昌如此描述。至於錢國昌登記在護照中的德文名字Franz,還是柯尼希為他取的。
對小提琴演奏及教育家錢國昌來說,在德國西北方的歐費斯蘭地區每年夏季所舉行的音樂節,是他持續不斷成長的重要旅程,已成為錢國昌的第二故鄉。他第一次接觸歐費斯蘭音樂節是在1992年,當年他來這裡參加音樂營,一年以後加入柯尼希絃樂四重奏團一起演奏,之後又成為柯尼希的助教,並於1999年首次成為大師班的教師。「每年在這裡與世界各地來的音樂家相聚真是美妙且令人難忘,我們因此變成一個大家庭,家人當然還包括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和招待音樂家住宿的家庭。」為了向此地的觀眾致最高的敬意,錢老師愉快回想:「他們在此地的每一個城市總是遇到熱情又開放的觀眾,他們甚至很能接受現代作品」,我們感受到的這種氣氛反而激勵我們演奏得更好,這等於是一種良性循環!」十二年來,錢老師持續在歐費斯蘭音樂節擔任獨奏,室內樂節慶管絃樂團首席以及客席指揮的演出。每年夏天,錢老師都會帶學生去參加這個音樂節的大師班,為期四週,雖是花費最低的國際音樂節,卻使學生在音樂視野和生活體驗上有最深刻的獲得。
從法國音樂營說起 |
賴怡叡(現任教新竹師院、真理大學等,台灣管樂團及音契管絃樂團單簧管首席) |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法國音樂營,是在我16歲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先對法國有興趣,因此
去參加法國音樂營;還是因為參加了音樂營開始對法國有嚮往,總之,從此我的生命開 始和法國有了關係…
16歲的音樂營,發生在一個叫作Castres的地方。你問我那在哪裡?對不起,我已經想不起來?大約是法國南部吧!那時我和學姐二個人單獨去那個音樂營,(而且跟學姐也並不熟)全程都在雞同鴨講與搞不清楚狀況之下渡過。但異國文化的衝擊之大,還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現在我還能清楚記得法國同學所吹高深莫測、鬼哭神嚎的音樂(其實是Boulez的作品,那時初次聽到真的是很震驚!)法國微涼的空氣,最後一天的狂歡派對與和我用英文通信半年的小法國朋友們…
就和所有跟我去過法國的學生一樣,法國開始在我的心中佔了一個部份。一年之後,我決定去法國唸書,那年我18歲。很多人說在法國留學生很少的那年代,我這麼小出去真勇敢!其實我是興奮多於害怕,倒是我媽哭個不停…
在法國求學的五年間,又陸續參加了幾個音樂營:風光明媚的尼斯(Nice)、阿爾卑斯山區的Les
Arcs、充滿小鎮風情的Chatillon-sur-seine以及近海的Noirmoutier島等等。法國音樂營多半選在遠離巴黎的觀光地區或小鎮,讓大多來自巴黎或城市的老師與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中享有渡假及放鬆的樂趣。音樂營以主修樂器課程為主,有時會佐以室內樂和樂團課程,(通常每日或隔日),讓學生可以在密集的個別課與大量個別練習中快速進步。參加學生有可能是準備入學考的年輕學子,也有可能是渡假兼學習的業餘愛好者(歐吉桑或歐巴桑)。最近幾年台灣出國參加音樂營的風氣大盛,因此也常常可以在國外音樂營碰到來自台灣的學生。
回國任教的九年中,今年是第四次帶學生去法國音樂營。雖然事務很繁雜,責任很重大,我們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辦下去。原因很多;因為我很想念與感謝我的老師,所以要時常回去看他;因為我需要時時複習法國的氣質;因為學生與家長的信任與肯定,因為回去法國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海明威說:「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流動的饗宴。」
如果你沒去過法國,這句話你真的不會懂,快點開始存錢吧!
|